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根据国内外调查显示,其在儿童中的患病率是2-4%。以中国3亿儿童推算,患有弱视的儿童大约有1千万。
弱视形成的原因?
造成弱视的病因主要包括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弱视有哪些危害?
弱视是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因为它不仅会导致裸眼视力低下,而且戴上合适的矫正眼镜也不能使视力提高至正常。
弱视患者在成年之后许多需要立体视觉及精细视力的职业也无法胜任。
究竟什么是弱视?
以往对弱视的定义为: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0.9。
然而儿童视力有着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特点,忽视儿童视力随年龄发展的发育规律及是否具有形成弱视的危险因素,只用0.9作为儿童弱视的诊断标准会导致儿童弱视诊断扩大化。
过度治疗会造成巨额卫生资源浪费,给相关儿童和家庭带来负担,甚至伤害。
因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就此重新定义弱视,将3岁以下儿童为视力低于0.5;4-5岁视力低于0.6;6-7岁视力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作为儿童弱视的诊断标准。
治疗弱视需要注意哪些?
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目标只有一个:使患者获得最好的视力,最终恢复双眼视觉,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
许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戴上眼镜,因为考虑到美观以及安全性的问题。但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弱视中,恰当的屈光矫正却是治疗的必要步骤,是规范化治疗弱视的第一步。
弱视治疗的主要原理就是要鼓励弱视患儿增加弱视眼的使用,包括精细目力作业、压抑疗法、后像疗法以及红色滤光片等。临床资料表明多种方法联合的“综合疗法”效果最佳。
由于弱视治疗疗程比较长,儿童期的孩子又特别的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要求家长要充分理解医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对患儿多鼓励,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因此治疗期间需要儿童、家长与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防治弱视的关键在哪里呢?
首先,家长要关心宝宝们的成长,细心观察,积极参与儿童入园前的常规眼保健检查。一旦发现儿童视力低下
或异常应尽快到眼科专科医生处做详细检查。
其次要明确一个概念——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认为视觉系统在3岁左右成熟,3~8岁之间视觉的发育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注意!6岁前是弱视治疗的黄金期。
年龄越小,弱视治疗效果越好,最佳年龄是3~6岁。
因此,防治弱视要从娃娃抓起,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弱视儿童的视力还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