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指600度(-6.00D)及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有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在我国,高度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已高达69%~38.4%,正确认识高度近视对近视防控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天,就让眼防君带你走进高度近视患者的世界,了解高度近视的类型、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吧!
疾病类型
单纯性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成年后趋于稳定,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病理性近视:近视将终身进展,有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并伴有眼轴不断地过度增长(>26.5 mm)。
发病原因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高度近视受遗传因素影响更为明显。
基本病因:病理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决定,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性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也比较明显,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高度近视,孩子的视力就要格外关注,从小做好预防与早期筛查。
诱发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和电子屏普及对视力下降的诱发因素不容忽视。若本身有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更应注意这些诱发因素。
疾病症状
高度近视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并常合并眼底病变导致的视力、视觉障碍,如飞蚊症、视疲劳等。
单纯性高度近视:
1.单纯性高度近视的度数高于600度,青少年期进展迅速,成年后趋于稳定。
2.与一般近视相比,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疲劳、眼球突出更为明显,外斜视的发生更多见。
3.伴有飞蚊症较为常见,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病理性近视:
1 .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会有更严重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2.与单纯性高度近视相比,病理性近视的近视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矫正视力也会进行性下降。
3.病理性近视会伴有视野改变,引起视物遮挡感。
4.病理性近视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比较高,一旦发生会有视野缺失。
5.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可出现视物变形。
6.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7 .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视力矫正
一般矫正:
同近视一样,一般矫正包括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1.由于度数较高,框架眼镜可能有边缘较厚、镜片较重、眼睛外观缩小及视网膜像缩小等问题。
2.由于高度近视的眼球突出明显,在佩戴角膜接触镜时存在不适感的可能性较高,但是这并不代表高度近视不能戴角膜接触镜;
病理性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或眼底存在病变时,应该定期到医院就诊
检查眼底病变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眼底变性,裂孔等病变应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1.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同近视一样,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与口服叶黄素的作用存在一定争议,临床用药应根据个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医嘱。
手术矫正:
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方式与近视的手术治疗方式相同。
1.推荐的屈光不正度数矫正范围为:FS LASIK不超过1200度(-12.00 D), SMILE不超过1000度(-10.00 D),表 层手术不超过800度(-8.00 D);圆锥角膜、角膜过薄及存在尚未控制的眼部活动性炎症或疾病者不宜手术;
2.FDA批准用于PIOL术的人工晶状体最高可矫正2300度(-23.00 D)的高度近视;
3.RLE尤其适用于已出现老视、白内障或晶状体硬化以及晶状体脱位的高度近视患者。
注意事项
高度近视日常应该更加关注病情进展、避免并发症发展、定期复查、学习急性并发症发生后的及时处理等。
家庭护理:
一些高度近视患者的矫正视力不佳的时候,应该注意家庭内布置的防护,避免因视力不佳导致的摔伤、碰撞的伤害;帮助高度近视患者减轻心理焦虑,积极面对疾病并科学诊治。
生活管理:
l.高度近视患者必须避免或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可以正常进行游泳、跑步,但需要避免跳水、蹦极等剧烈运动;
2.遇到眼前有闪光感觉时,必须尽快就医,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3.已发现眼底病理改变的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预防措施
高度近视的预防同普通近视一样,保持健康用眼习惯、健康饮食。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患者,应该着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