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7日,由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中心主办、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眼底血管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精准化诊治与管理”专项学习班圆满举行。
对话交流 共同发展
本次学习班主题丰富,涉及眼底病、屈光白内障、青光眼多个亚专科,涵盖各大指南更新、最新研究进展、新药物介绍及新技术实操训练等多方面内容,通过专家授课、病例研讨、技术实操等多种形式,为参会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更新和交流平台。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玮为本次学习班做开场致辞。高玮书记表示,“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提到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聚焦眼底病等重点眼病,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的管理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许讯教授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院长邹海东为我院“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揭牌。邹海东院长表示,眼健康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玻璃体注药中心的建设将助力注射效率提升,推动我国眼底病诊疗模式的发展。
许讯教授进行题为《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模式的建立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的演讲,他指出,慢病长期诊疗对患者治疗的便捷性以及眼科科室的高效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和流程、提升效率,才能更好地提升患者就诊体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孙晓东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治中的关键瓶颈及基因治疗的新进展。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童晓维主任医师围绕视网膜静脉阻塞最新指南,介绍了疾病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并进行了典型病例分享,强调了抗炎在RVO治疗中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敏主任医师分享多模影像在眼科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治和应用,他提到不断进步的影像技术将越来越低创伤、高效率地服务于眼底病患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春霞主任医师介绍了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病因病机、诊断现状及中西医治疗方法,为中西医协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堃主任医师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鼎主任医师分别深度解读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诊疗指南,有助于提供管理眼底病患者、规范诊疗的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俞素勤主任医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刘卫主任医师分别分享了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和生物类似药的研究成果,为眼底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治疗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柳林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苏莉副主任医师和陈洁琼主治医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眼底疑难病例分析,包括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癌症相关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炎等,为参会者带来了新的诊疗启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赵培泉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沈玺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志良主任医师和爱尔眼科医院李勇主任医师共同围绕高难度疑难手术等主题分享了他们的宝贵临床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赵晓龙主任医师及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杜巧玲主任医师还对PDR围手术期慢病基准管理及妊娠期DR的管理及控制策略带来精彩经验分享。
同时,本次学习班还邀请到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汪浩主任医师、刘芳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费萍副主任医师,第一人民医院宫媛媛主任医师、樊莹主任医师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孙涛副院长、徐蔚主任医师担任各个学术板块的主持和并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白内障专场和青光眼专场以小而精的研讨会形式开展,讨论热烈、精彩纷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黄建南副院长和孙涛副院长分别进行开场致辞,对到场的每一位眼科同道及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对远道而来的授课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内障会场,特邀专家福州眼科医院叶向彧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邱庆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孙勇主任医师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王于蓝主任医师、陶津华副主任医师、王敏副主任医师、方晓玲副主任医师、薛文文主治医师同各位学员一起围绕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景深延长晶体使用经验、功能性晶体术后验光技巧等内容进行精彩讨论学习,并现场观摩学习了飞秒激光手术技术。
(供稿: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