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本期“眼防月读”我们邀请到了视光中心诸晓枫给我们带来汪曾祺的《花园》(节选),让我们一起欣赏花园中千姿百态的花虫鸟树,体会作者对纷繁多变现实生活世界的独特生命体验。
《大地上的故事》
作者:苇 岸 月读者:彭雅君
首先是秋收后田野的洁净与肃穆。苇岸这样写道:“秋收后,田野如新婚的房间,已被农民拾掇得干干净净。一切要发生的,一切已经到来的,它都将容纳。在人类的身旁,落叶正悲壮地诀别它们的母亲。我忽然想,树木养育了它们,仿佛只是为了此时大地上呈现的勇士形象。”
这里没有丰收后的狼藉,只有被悉心打理后的规整,而落叶的诀别也并非凄凉,反倒成了大地之上最英勇的退场,让我们看见秋天的包容与生命的庄严。
接着,我们跟随文字走进山林,遇见秋天的馈赠。山里的栗树正孕育着成熟的惊喜:“栗树大都生在山里。秋天,山民爬上山坡,收获栗实。他们先将树下杂草,刈除干净。然后环树刨出一道道沟垄,为防敲下的栗实四处滚动。栗实包在毛森森的壳里,像蜷缩一团的幼小刺猬。栗实成熟时,它们黄绿色壳斗便绽开缝隙,露出乌亮的栗核。如果没有人采集,栗树会和所有植物一样,将自己漂亮的孩子自行还给大地。”
从山民的采收准备到栗实的形态细节,再到植物回归大地的本能,每一处都藏着秋与生命的默契。
最后,让我们聆听秋天的欢歌,感受大地的生机。即便临近寒冬,秋日仍充满热忱:“太阳的光芒普照原野,依然热烈。大地明亮,它敞着门,为一切健康的生命。此刻,万物的声音都在大地上汇聚,它们要讲述一生的事情,它们要抢在冬天到来之前,把心内深藏已久的歌全部唱完。”
这里的秋没有萧瑟,只有万物尽情绽放的热烈,大地以宽广的胸怀容纳所有的声音,让我们听见生命最本真的渴望。
月读者说
我们常常在城市的喧嚣中忽略了自然的叙事。苇岸的文字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打开了我们与大地之间对话的门。原来落叶的飘落、栗实的成熟、万物的欢歌,都是大地在悄悄诉说生命的轮回与力量。这份对自然的细腻感知,也提醒着我们,唯有静下心来聆听,才能读懂藏在寻常季节里的深刻与诗意。
月读者
彭雅君
喜欢的书籍:《活着》
座右铭:路在脚下,活在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