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用于近视防控一直是家长圈的热门话题。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浓度时犯了难:0.01%、0.015%、0.05%……到底该怎么选?
目前,0.01%阿托品滴眼液已在我国获批,但对于该浓度是否为防控近视的“最优解”,临床上仍有争议。
0.01%阿托品滴眼液
安全至上,循证依据充足
新加坡ATOM系列研究发现,0.01%阿托品滴眼液连续应用2年可延缓近视进展约60%,同时与0.1%和0.5%阿托品滴眼液相比,副作用发生率低至6.3%,对瞳孔直径的影响也最小,仅为0.80毫米。此外,还观察到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力影响最小,停药后反弹效果最低,并且长期使用,甚至连续10年应用都是安全有效的,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0.05%阿托品滴眼液
效果更强,不良反应增加
香港LAMP研究显示,0.05%阿托品滴眼液近视控制效果更佳(两年内近视度数平均增加-0.27D,优于0.01%组的-0.46D),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比如:63%的欧洲儿童出现视物模糊;亚洲儿童中也有类似问题。而且,停药后可能出现“反弹”,即近视突然加快进展。因此,该浓度一般适用于近视进展快且能严格随访的高风险儿童。
0.02%、0.025%阿托品滴眼液
折中方案,仍需临床验证
目前,关于0.02%、0.025%等其他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临床数据较少。有研究对比了0.01%阿托品与0.02%阿托品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0.02%阿托品延缓近视进展的疗效优于0.01%,不良反应与0.01%阿托品相似。Meta分析提示,0.025%阿托品滴眼液的效果介于0.01%和0.05%之间,但目前缺乏大样本证据。
是否可以使用低浓度阿托品预防近视?
有研究指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0.025%)可有效预防6~12岁近视前期(验光后等效球镜度数在-0.50至+0.75D)儿童的近视漂移和眼轴增长。香港LAMP2研究显示,4~9岁远视储备不足儿童(验光后等效球镜度数在0.00至+1.00D),使用0.05%阿托品滴眼液后2年,近视发生率降低近25%。但对于尚未近视的儿童,具体哪些儿童适合哪种浓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
千万不要踩这些“坑”
误区一:盲目追求高浓度
研究证实,阿托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具有浓度依赖性。0.05%阿托品的疗效优于0.01%阿托品,但是不良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畏光发生率:4.3%和1.0%)。我国2024年发布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推荐使用0.01%的阿托品滴眼液作为基础使用浓度,若疗效不理想,可考虑提高浓度或联合手段。
误区二:不注意改变用眼习惯
任何近视干预手段都不能完全抵消不良用眼习惯导致近视的增长,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使用的同时必须与行为干预相结合。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或持续近距离用眼负荷过重,都可能快速加深近视。因此,在用药期间,仍需保持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误区三:自行购药或调配
通过代购或自行稀释高浓度药液调配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因剂量不准、制剂不稳和污染风险带来潜在危害。目前,我国已有正式上市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可以在正规医院评估后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使用。
误区四:无须戴眼镜
低浓度阿托品的作用是延缓近视进展,而非矫正视力。若孩子已确诊近视却拒绝戴镜,未矫正的屈光状态会导致视物模糊、集合不足、调节功能下降等,加重眼睛疲劳,反而可能加速近视增长。因此,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同时要验配合适度数的眼镜,保证在可以看清楚的同时,降低近视进展速度。
误区五:不到医院定期复查
低浓度阿托品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儿童定期复查是评估药物效果和调整方案的关键环节。建议每3个月复查屈光度、眼轴及调节等功能。根据疗效,动态调整用药的频次或联合其他的干预手段。
阿托品使用五大原则
①0.01%浓度是基础浓度:安全性高、证据充分,适合大多数儿童。
②0.05%浓度或个体化方案:用于高风险或使用0.01%阿托品,近视仍快速进展的儿童,须遵医嘱定期复查。
③定期随访,动态调整:每3个月随访,根据孩子近视进展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④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⑤拒绝“三无”产品:自行调配等于拿孩子眼睛冒险。
注意:阿托品滴眼液不是逆转近视的神药,它的核心目标是“踩刹车”,而刹车踩多重、踩多久,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量身定制,遵医嘱用药。
(供稿:视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