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患有老慢支,近期感觉气喘加重后,自行加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用药仅2天,便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痛,被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睛里的“液压系统”
青光眼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的眼球内部有一套精密的“液压系统”:充满前房和后房的房水,不仅负责维持眼压稳定,还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正常情况下,房水通过“前房角”(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间隙),经小梁网(细微滤过结构)和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使眼压维持在10~21mmHg的健康范围。
当房角被堵塞,眼压会骤升,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骤降、眼痛甚至失明,这就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而当小梁网因老化、炎症或代谢异常发生“滤网堵塞”,房水排出阻力增加,眼压会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升高,持续压迫视神经纤维,导致其逐渐萎缩、死亡,这便是开角型青光眼。
这些药物正在悄悄破坏
你的“眼内排水系统”
长期使用,导致“排水滤网”变性老化—开角型青光眼风险
常见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氟米龙等(口服、吸入、眼用制剂)。
机制:长期使用这类激素药物,会导致房水流出通道——小梁网变性老化。约1/3的使用者眼压会升高,其中小部分“高反应者”用药数天后眼压可骤升超过31mmHg。
暗藏风险:哮喘患者长期吸入激素、关节炎患者关节注射激素,全身疾病必须口服激素,甚至护肤品中的激素,都可能通过全身吸收影响眼部,悄无声息地损害你的 “眼内排水系统”。
瞬间 “堵死” 房角,眼压飙升—闭角型青光眼危机
1.“撑大瞳孔” 的危险分子
①抗胆碱能药
代表药物:睫状肌麻痹剂阿托品眼用制剂、预防晕车的东莨菪碱贴片、治疗尿频的奥昔布宁口服制剂、哮喘或慢阻肺患者使用的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吸入剂,以及含扑尔敏的感冒药。
机制:这类药物会阻断虹膜括约肌受体,使瞳孔散大,虹膜堆积堵塞房角,导致房水无法流出,可引发双侧急性发作。
②肾上腺素能药
常见药物:去氧肾上腺素、含麻黄碱的止咳药和滴鼻剂。
危险机制:激动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持续散大,感冒时频繁滴鼻可能直接诱发房角堵塞。
2.“推挤眼球内部隔断”的隐形杀手
①具有磺胺结构的药物
代表药物:治疗癫痫的托吡酯、抗菌药磺胺甲噁唑、治结肠炎的柳氮磺吡啶,以及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机制:用药后可能因睫状体水肿、葡萄膜渗漏或悬韧带松弛,导致眼球前房和后房的隔断,晶状体和虹膜整体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患者通常在用药2周内急性发作,表现为前房极浅、近视加深,90% 以上为双侧发作。
②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舍曲林、文拉法辛。
机制:通过刺激瞳孔散大,或诱发脉络膜积液,推挤晶状体前移,狭窄的前房角更容易被 “堵死”。
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人使用上述药品极少会诱发青光眼。药物诱发青光眼的人群,大多已有青光眼疾病或为青光眼发病高危人群,包括有青光眼家族史、中老年人、女性等。由于先天解剖结构“短板”—— 前房浅、眼轴短、晶状体厚,房角如同“狭窄的通道”,更容易出现“堵车”(房角堵塞)。
(供稿: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