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的中医治疗
时间:2013-04-16来源:点击数:831次

干眼症即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医学称为“神水将枯”,其临床表为自觉眼干涩,口干,鼻干或多饮,泪液减少,白睛无光泽,黑睛暗淡不润,重者可致失明。美国的调查显示,在65—84岁的人群中,有14.6%(即430万人口)患干眼症。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及居住、办公环境空调设施的普及,干眼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干眼症已成为现代社会危害视功能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病因与在视频终端前工作时间过长、环境污染、佩戴角膜接触镜、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社会老龄化等各种原因有关。根据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我认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中药的调理脏腑、滋阴祛燥、补益肝肾、养血润目法能够促进泪液的分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且疗效稳定,治疗机理明确。

虽然干眼症已成为危害眼健康的重要疾病,但目前对此病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现代医学也没有特效的干预手段,诸如:补充泪液,减少泪液的流失,使用增加泪液水样液分泌药物,减少蒸发与暴露,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手术等。对干眼症的治疗是局部用药为主,通常使用的人工泪液及各类眼药水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副作用,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而中医治疗干眼症却可以标本兼顾。

干眼症属于中医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黑睛属风轮、在脏为肝、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肝藏血,津血同源,生理上相互补充,病理上相互影响,阴血不足则津液无以化生,故两目干涩。环境污染、手术等外界刺激可伤及眼部脉络,使津血不能润泽眼目,且久视伤血,血虚则津亏泪少,目失润泽而出现目珠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气血长久不能润养双目,甚至会血络闭阻,濡润无源,以致目失血养而不得视。

干眼症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早有论述,《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指出了虽然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但目为肝之窍,尤以肝血的濡养重要。《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即肾主津液,上润目珠。从上可以看出,泪为肝液,肝肾功能失调或肝不足,会导致目失肝血及津液的濡养,从而导致眼目干燥,引发本症,故本病中医的治疗大法应为补肝益肾,滋阴生津。

干眼症按照中医辩证分为三型:肝肾亏虚型、肺阴不足型、脾虚郁热型,药味主要有生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杞子、甘菊、当归、白芍、潼蒺藜、煅石决、麦冬、玄参、贝母、薄荷甘草、山栀、柴胡等,加减出入,综合处方,取得了较好疗效。

总之,辨证论治运用中医药平衡干眼症患者全身的阴阳,缓解局部的干眼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提示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些都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不仅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还对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随着干眼症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单一的人工泪液疗法向针对病因的多因素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中西医结合也是未来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咨询热线

021-6271-7733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